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,龙安心蹲在合作社门口修理那台老式烘干机。昨夜暴雨导致电路短路,机器散发出一股焦糊味。他用苗语低声咒骂着,手指沾满了黑色油渍。
"需要帮忙吗?
"
龙安心抬头,看见一双锃亮的皮鞋。县宣传部长杨志国正笑眯眯地看着他,身后站着个穿米色风衣的年轻女子。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,栗色卷发打理得一丝不苟,手腕上的银镯子却让龙安心一愣——那是简化版的苗族星辰纹。
"介绍一下,这是我女儿杨雅,在省文旅集团工作。
"杨志国拍了拍龙安心的肩膀,
"听说你们打赢了商标官司,特意来看看。
"
杨雅伸出手,指甲修剪得圆润精致:
"久仰了,龙老板。你们那个'仰阿莎'维权案例,在我们集团都传开了。
"
龙安心在裤子上擦了擦手才握住,触感微凉。他注意到杨雅的目光扫过合作社简陋的招牌,在
"凯寨苗族文化合作社
"几个字上停留了几秒。
"进去坐吧。
"龙安心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。
屋内,吴晓梅正在整理新到的丝线。听到动静抬头,看见杨雅风衣下露出一截改良版苗裙——机器刺绣的蝴蝶纹样,针脚整齐得可怕。
"这位是?
"杨雅挑眉。
"我们合作社的刺绣总监,吴晓梅。
"龙安心介绍道。
杨雅点点头,从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礼盒:
"听说苗族人喜欢银饰,特意带的。
"
吴晓梅接过盒子,里面是一对耳环。她用手指轻轻摩挲,突然顿住——耳坠上的蝴蝶翅膀纹路是反的。在苗族传统中,这是给逝者佩戴的样式。
"怎么?不喜欢?
"杨雅问。
吴晓梅合上盒子,嘴角扯出一个微笑:
"很漂亮,谢谢。
"
龙安心看见她转身时,把盒子塞进了最底层的抽屉。
傍晚,杨志国提议在鼓楼前的火塘边谈事。龙安心抱来干柴,按照苗家规矩将三根主柴摆成三角形——这是敬奉祖先、父亲、母亲的仪式。
"你们这些习俗挺有意思。
"杨雅掏出手机拍照,
"可以做文旅宣传素材。
"
火光照亮她手腕上的银镯,龙安心这才发现上面刻着汉字
"福
",而非传统的苗族符号。
杨志国清了清嗓子:
"小雅这次来,是想帮你们打开高端市场。
"他掏出一份企划书,
"省文旅集团准备开发非遗旅游线路,你们的产品可以进入全省景区专柜。
"
龙安心翻开企划书,彩色效果图上,
"仰阿莎
"果脯被包装成奢华的礼盒,旁边配文:
"神秘苗疆的千年秘方
"。
"利润怎么分?
"龙安心问。
"你们七,我们三。
"杨雅微笑,
"但产品要按我们的标准调整。比如这个刺绣,太素了,得加点亮片才吸引游客。
"
火塘里爆出一个火星,落在龙安心的手背上。他想起吴晓梅的话:
"苗绣不是装饰品,是穿在身上的史诗。
"
"我们需要考虑一下。
"龙安心说。
杨雅突然凑近:
"听说你在找深圳文博会的门路?
"她压低声音,
"我认识组委会的人。
"
夜风吹动火苗,龙安心看见不远处,吴晓梅正蹲在井边洗菜。她今天换上了最旧的那件苗衣,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。
第二天清晨,龙安心发现吴晓梅没来合作社。务婆告诉他,天没亮就看见她往老林子里去了。
"带着绣绷和丝线?
"龙安心问。
"还有你那本《营造法式》。
"务婆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。
龙安心沿着小溪往上游找。晨雾中,他看见吴晓梅坐在一块青石上,正对着瀑布绣着什么。走近才发现,她在往一块靛蓝布上绣汉式的榫卯结构图。
"你这是......
"
吴晓梅吓了一跳,针尖扎破手指。血珠渗进布料,在榫头位置留下一个暗红的圆点。
"我......
"她慌乱地收起绣绷,
"就是想试试......
"
龙安心在她身边坐下,接过绣绷。布面上的榫卯结构虽然有些歪斜,但每个细节都准确得惊人。
"你看得懂《营造法式》?
"
吴晓梅低头:
"查了字典......
"
溪水溅起的水雾打湿了她的睫毛。龙安心突然想起暴雨那夜,她也是这样浑身湿透地站在他门前。
"杨雅的事......
"
"她很好啊。
"吴晓梅打断他,
"能帮到合作社。
"
一只翠鸟掠过水面,叼走一片落叶。龙安心从包里掏出个木盒:
"给你的。
"
盒子里是一个樱桃木绣架,支架上刻着精细的蝴蝶纹。最特别的是,支架角度可以调节——这是他从《营造法式》里学来的技巧。
"这样你绣大件时,不用总找人帮忙绷布了。
"
吴晓梅的手指抚过木纹,突然停在某个角落——那里刻着一行小字:
"乌云不遮太阳
"。这是苗族谚语,也是暴雨夜他背她下山时说过的话。
远处传来杨雅的呼唤声。龙安心起身前,吴晓梅突然抓住他的手腕:
"等等。
"
她从怀里掏出一个绣片,上面是改良过的星辰纹——在传统图案中融入了微小的榫卯结构。
"给你......
"她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,
"汉苗结合的。
回到合作社,杨雅正指挥工人搬箱子。
"样品到了!
"她兴奋地掀开箱盖,里面是批量生产的
"苗族风格
"银饰。龙安心拿起一个手镯,沉甸甸的——居然是镀银的合金。
"定价588,景区卖1288。
"杨雅眨眨眼,
"暴利。
"
这时,寨子里的老银匠阿公拄着拐杖进来。看见箱子里的东西,他一把抓起一个项圈:
"这是哪门子苗银?
"
项圈上的
"蝴蝶
"纹样歪歪扭扭,翅膀上的
"星辰
"竟有七颗——在苗族文化中,七颗星代表不祥。
"老人家,这是现代审美。
"杨雅解释。
阿公气得发抖,从怀里掏出个布包,层层揭开后露出个发黑的银镯:
"看看真货!
"
镯子上的星辰纹是用古法錾刻的,每颗星星的芒角都精确到十二道——代表一年十二个月。龙安心突然想起务婆唱的古歌:
"十二个月亮轮流守护仰阿莎...
"
"我们要卖这个?
"他指着箱子里的劣质饰品。
杨雅不以为然:
"游客分不出真假。
"
傍晚,龙安心在鼓楼找到吴晓梅。她正在教孩子们唱古歌,歌词是关于银匠始祖
"够雄
"的故事。
"够雄用天上的星星打银饰,
"她一句句翻译,
"所以真银器在月光下会呼吸。
"
孩子们散去后,龙安心拿出那个合金手镯:
"杨雅说,明天要在合作社门口摆摊卖这个。
"
吴晓梅盯着手镯看了很久,突然说:
"我去找务婆。
"
当晚,务婆召集寨老们在鼓楼议事。杨雅父女也被请来,面对满屋子的苗族人,杨志国明显有些不安。
"按老规矩,
"务婆用汉话说,
"新来的客人要喝'进门酒'。
"
她端出一碗浑浊的酒液。杨雅皱眉:
"这是什么?
"
"百草酒,
"龙安心解释,
"用山上的草药泡的。
"
杨雅勉强抿了一口,立刻呛得咳嗽。务婆却一饮而尽,然后从怀里掏出个布包——正是老银匠白天展示的真银镯。
"姑娘,
"务婆把银镯戴在杨雅手上,
"知道为什么苗银会发黑吗?
"
杨雅摇头。
"因为它记得山里的雾,河里的水。
"务婆轻抚镯子,
"假的永远学不会。
"
杨志国尴尬地咳嗽:
"老人家,我们也是好意......
"
务婆突然唱起古歌,苍老的声音在鼓楼里回荡。吴晓梅轻声翻译:
"歌里说,汉人来了带盐,苗人回赠银饰,两个民族就像...
"
"像榫卯。
"龙安心突然说。
务婆笑了,从火塘里取出一块烧红的铁片,在银镯上轻轻一烙。奇怪的是,镯子不仅没损坏,反而浮现出隐藏的纹路——那是汉字的
"合
"与苗族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