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汉人又来骗我们东西!
"他指着车上的杨梅,
"这些在县城卖三十一斤,你才给我们八块!
"
龙安心正要解释,一个烂杨梅
"啪
"地砸在他胸口,紫红色的汁液在白T恤上洇开,像是一道伤口。小杨哭着跑过来挡在他前面:
"勇叔,龙哥哥是好人!
"
吴晓梅闻讯赶来,用苗语厉声呵斥堂弟。她从包里掏出记账本,一页页翻给众人看:
"包装袋一块五一个,运费每趟八十,摊位费...
"数字清清楚楚,最后每户实际到手的钱比当初约定的还多。
吴小勇涨红了脸,突然指着杨梅酱:
"那这个呢?用我们的杨梅做的,怎么算钱?
"
龙安心愣住了——这确实没写在协议里。晒谷坪上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,连阿公都皱起了眉头。
7.重新出发
当晚,龙安心在吴晓梅家重新拟定了协议。果酱收益的百分之四十归寨子集体基金,百分之十分给提供配方的吴晓梅,剩下的按各家提供的杨梅量分配。
"还要写明,
"务婆用拐杖敲了敲地面,
"每年拿出两成利润买杨梅苗,种在后山。
"老人浑浊的眼睛在油灯下闪着光,
"不能光摘不种。
"
新协议按了十五个手印,比上次多了五个——连吴小勇都加入了。他别扭地道歉:
"我以为你...像那些收药材的贩子...
"
第二天,车队规模扩大了。杨老伯的侄子开了辆小货车帮忙,车上画着崭新的标志:一只蝴蝶绕着杨梅飞舞,
"凯寨野生
"四个字。这是小杨的主意,他说蝴蝶是妈妈变的,会保佑果子不烂。
出寨子时,龙安心回头看了一眼。晨雾中的凯寨安静祥和,晒谷坪上,务婆正带着几个老人给新摘的杨梅分类。阳光穿过云层,给每个人镀上了一层金边,像是古老壁画里的人物活了过来。
8.市场风波
县城的农贸市场比往常更加拥挤。龙安心刚支好摊位,一个满脸横肉的男人就带着两个帮手围了过来。
"新来的?
"男人踢了踢装杨梅的筐子,
"知道这片的规矩吗?
"他脖子上挂着金链子,手腕上露出青色的纹身——是市场里最大的水果贩子王老五。
龙安心还没回答,旁边卖菜的大婶就悄悄拽他衣角:
"每月交五百保护费,不然别想在这卖。
"
正当僵持时,李明摇着轮椅出现了:
"王老板,这是残联的扶贫项目,有政策扶持的。
"他指了指摊位上的残疾人就业示范点牌子。
王老五脸色变了变,临走时恶狠狠地瞪了龙安心一眼:
"走着瞧!
"
下午收摊时,龙安心发现三轮车胎被人扎了。更糟的是,有人举报他的食品卫生问题,市场管理员要来检查健康证和加工许可证。
"果酱需要食品生产许可证。
"管理员翻着文件说,
"家庭作坊不能随便生产销售。
"他没收了剩余的十瓶果酱,开了一张两千元的罚单。
9.危机应对
回到寨子,龙安心召集大家开会。小杨第一个哭了出来:
"都怪我出的主意...
"吴晓梅搂着孩子的肩膀,眉头紧锁。
"我去找王老五理论!
"吴小勇抄起柴刀就要往外冲,被阿公一声喝住:
"胡闹!
"
龙安心翻看着罚单,突然有了主意:
"我们可以注册合作社,申请正规执照。
"他拿出手机搜索,
"国家对农产品初加工有优惠政策。
"
第二天,龙安心和李明跑了四个部门。工商局、食药监局、税务局、农业局...每个办公室都要排队,填表,解释。最麻烦的是生产场地——必须要有独立的加工间,符合卫生标准。
"我家谷仓可以改造。
"吴晓梅父亲抽着旱烟说,
"反正现在都用电磨了,谷仓空着也是空着。
"
一周后,在残联的担保下,
"凯寨生态农产品合作社
"的营业执照批下来了。许可证挂在改造好的谷仓墙上:地面铺了瓷砖,装了纱窗,还添置了消毒柜。虽然简陋,但符合标准。
10.新的开始
再次来到市场时,龙安心的摊位焕然一新。统一的包装上印着合作社的LOGO和二维码,扫描就能看到杨梅采摘、加工的全程照片。王老五远远地看着,没再过来找麻烦。
订单越来越多,连县政府的食堂都来采购。龙安心把利润分成三份:一份给社员分红,一份留作发展基金,一份用来购买新设备。
立秋那天,合作社第一次分红。十五户人家聚在晒谷坪上,会计挨个念名字发钱。杨老伯领到两千八百元,手抖得差点拿不住钞票:
"这辈子第一次...靠卖果子挣钱...
"
晚上,龙安心在账本上写下最后一笔。窗外,吴晓梅和小杨正在月光下清点明天要发的货。晒谷坪上堆满了新编的竹筐,空气中弥漫着杨梅的甜香和竹子的清香。
他翻开父亲留下的那本旧日记,在空白页写下:
"今天,凯寨的杨梅走出了大山。
"想了想,又添上一句:
"我也找到了留下的理由。
"
月光透过窗棂,照在桌面的银饰上——那是吴晓梅送他的蝴蝶胸针,翅膀上的纹路在月光下清晰可见,像是指引方向的图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