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果五百人全部阵亡,一个没剩,只逃出一个小兵去求援。
这小兵一路找关系,最后找到了朱高炽那里。
等朱高炽派的人赶到时,现场只剩下一堆腐烂的尸体。
这种惨状,就算是以前的朱高炽也接受不了。
而现在的大明越来越富裕,靠商税赚了不少钱,所以朱高炽更是咽不下这口气。
他写信给朱棣,目的只有一个——打!
反正现在大明不缺钱,该出手时就得出手!
朱棣没有立刻表态,而是看向其他将领,轻声问道:“你们怎么看?”
朱高煦第一个跳出来反对:“父皇,我觉得还是像以前那样对付就行。”
“倭寇太厉害了,个个都很难对付,随便派大军去只会白费力气。
我觉得还是维持现状比较好。”
朱棣冷笑一声。
这种话他根本不想听,拿出来讨论就是要决定要不要打!
朱高煦说得对,倭寇确实难缠,贸然出击未必有效。
朱棣提起这个话题,正是为了找出问题、解决它。
他环视众人,问大家怎么看。
立刻有将领站出来说:“陛下,臣以为该挑选熟悉水性的将士。
我们许多人连游泳都不会,更别提打仗了。”
话音未落,朱瞻基就接过话茬:“不行就是学!这不是理由!”
他干脆地站出来,“我不关心你们的想法,只有一件事:我愿意带647名士兵出征!不需要太多人,三五万足矣。”
三五万人称不上大军,大规模作战起码十万起。
朱棣听后并未马上同意,而是疑惑地打量朱瞻基,皱眉沉思。
一开始朱瞻基还有点紧张,可当他迈步向前,深吸一口气后,神色变得严肃。
"皇爷爷,我说的句句属实!我们对付瓦刺,是为了解救边境百姓的苦难。
如今,我想带兵驱逐倭寇,让百姓过太平日子。”
朱棣听完,偷偷瞄了眼朱瞻基。
显然,朱瞻基是想主动出征讨伐倭寇。
朱棣稍作思考后问:“瞻基,你确定要带兵打倭寇吗?”
朱瞻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朱棣依旧没立刻表态,挥手让众将退下,最后只留下朱瞻基。
"瞻基,你真的要亲自去对付倭寇?”
朱棣的意思再明显不过,他并不太想让朱瞻基去。
倭寇不同于对付大辽的情况。
在草原上追击瓦刺,目标清晰,可以直捣敌巢。
可倭寇一旦逃到海里,无论如何追赶都无济于事。
朱瞻基却很平静:“皇爷爷,我心意已决!不能容忍这种暴行,尤其是倭寇这般凶狠!即便放弃一切,我也必须消灭他们。”
朱棣听完叹了口气。
朱瞻培仰头看向朱瞻基,慢慢说道:“瞻基,你有没有想过,你现在已经是平定鞑靼、瓦剌的大功臣,成了咱们大明的英雄!你的名声,现在可是响当当的!”
“要是你失败了呢?想过后果没?”
“到那时候,老百姓会埋怨你,那些鞑靼人也会质疑你,对你来说,这可真不是件好事。”
朱瞻培深吸一口气,点点头。
"皇爷爷,我倒是没想这么多,就一心想着一件事。”
“我就想清除所有敢看不起咱们大明的人。”
“大明不是没有对手,但大明真正的对手,是老天爷!”
朱瞻培的意思很简单:
不管是倭寇还是瓦剌,根本不配被称作大明的敌人!
朱棣听到这话,胸口起伏不停。
他深深吸了口气,开口道:“瞻基,你现在的功劳已经够多了,这些功劳完全可以让你和瞻基竞争太子的位置。
你还真要继续下去?……”
朱棣说得没错,他意味深长地说:“差不多该停了,你要是坚持要去打倭寇,无论输赢,对你来说都没有好处。”
“树大招风,太出风头反而会惹麻烦!”
朱棣反复强调他的担忧。
可朱瞻培脸上的表情很平静。
他知道朱棣话中的深意。
他可以跟朱瞻基争一下,但绝不会拿打仗这种大事来闹着玩。
在朱棣看来,朱瞻培忽然主动请缨,有点冒失。
难道你以为你打赢了,就能证明自己比朱瞻基更适合当皇帝?
这就是朱棣眼中的儿戏。
但朱瞻培依旧坚定地摇头。
"皇爷爷,我不是开玩笑!”
“我觉得大明的每一寸土地,都不容许外族染指!”
朱棣挥挥手:“我知道你的意思,也知道你的倔劲儿。
我的意思是,这种事情为什么非得你去?别人不能顶替吗?”
朱瞻培看了朱棣一眼,嘴角扬起,露出骄傲的笑容。
"因为我是大明的儿子,以大明为荣!”
“我不允许任何人羞辱大明!”
“我想亲自一步步复兴大明,而不是依赖别人!”
“皇爷爷,或许我没完全理解您的话,但我心意已定!”
“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议论,我决定的事,就要去做!”
听完了朱瞻培的回答,朱棣沉默了。
他抬眼看了看朱瞻培,最后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。
这就是真实的朱瞻培。
他从不犹豫,心中只有一个目标。
下定了决心就直接行动。
就像他想当皇帝一样,从来都毫不掩饰。
朱瞻基问过他,他也直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