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3章 团部战备动员(1 / 2)

方晴荣摇摇头,“你们年龄小理解不了我们。连里这些男男女女的事,大家都躲着你们说。”

“别,千万别。”周翠红连忙阻止,“以后千万要让我们知道这些消息。不然,我们会以为被你们排斥,排挤了。”

说着,她做出一脸伤心的样子。

千万别躲着他们说这些事她们爱听喜欢听。

“那好吧,以后我知道什么消息告诉你们。”方晴荣点头答应。

有八卦不能说,差点憋死她。

有多少次,她都想和他们说说,却担心谢昭昭三人不感兴趣,没开口。

方晴荣担心她太八卦,让她在谢昭昭几人心中的形象变得糟糕。

现在得了他们点头,终于不用憋着啦!

谢昭昭疑惑,男女关系问题是大事,现在怎么弄得人尽皆知了?(除了他们三个。)

周翠红不想等以后,现在就想把没吃到的瓜,补上吃完,“你都知道什么消息,跟我们说说。”

“可多了。”方晴荣得意,“前段时间有人休息时间外出,甩开大部队约会去了.....

那个谁,她还在咱们都去参加晚会的时候往男生宿舍跑,胆子大的很.....

还有人钻竹林里面约会被杨秋露撞见过;还有更邪乎的,竟然将私下写的求爱信交到连部,希望得到表彰......”

我的天,一桩桩一件件,震耳欲聋,引人发聩....

谢昭昭听的目瞪口呆,反思自己平日是不是太端着,导致这些八卦没人告诉她。

太不应该了。

得改。

“连里不管管吗?”张艺觉得匪夷所思,难以接受。

“怎么管?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。有这心思的人一说就破,一点就着,相见恨晚。谁拦得住?”

学生连终究是学生连,不能与正常部队相比较,男大当婚女大当嫁,连里觉得这些事挡不住也不应该挡。

连里的态度是点到为止,不推波逐浪,添油加火。

只要大面上过得去,彼此相安无事就行。

这就导致私底下常有鱼雁传书,眉来眼去的举动。

今天你送我块肥皂,明天我送你个万金油之类的稀有品。

更有人借此机会一起待一会儿,说上些除了天知地知俩人知的悄悄话。

防不胜防。

连里觉得都是小打小闹,民不举官不究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。

从方晴荣口中得知连里的态度,谢昭昭没想到竟然这么“宽松”。

无敌了。

.....

你别说,你还真别说。

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

经过方晴荣提醒后,谢昭昭看谁都觉得对方想要偷偷摸摸、勾勾搭搭的处对象。

杯弓蛇影、疑人偷斧。

她的耳朵不干净了,想要一双没听过八卦的耳朵。

*****

连长从外面取经回来了。

老乡建议他们尽快插秧播种,节气不等人。

他翻了翻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本,找到记录插秧的页面,再到地里看了看的情况。

嗯,一一符合,确实到了插秧的时候。

他穿着裤腿半湿沾着泥巴的旧军装,给大家开了一场动员会。

“同志们,农事不等人,耽误啥都不能耽误生产。从今天开始,咱们就把早操、读报一概免了。抓紧一切时间促生产.....”

谢昭昭急匆匆吃完早饭,到地里干活。

这时远远过来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人,他把自行车骑的飞快,向他们而来。

年轻人到了跟前,左右眺望了一下,好像想在一群站在地里的人影中找出想要找的人。

接着,他的眼睛一亮向着连长走去。

连长看到年轻人的时候,已经认出他来了。

团部的人。

团部通信员气喘吁吁一路小跑到连长跟前。

将命令送达又骑上车飞快离开。

通信员走后,连长让大家紧急集合。

“集合,紧急集合。”

连长双手聚在嘴边,发出最大音量,“集合,紧急集合。”

谢昭昭看了眼手里的秧苗,还没才开始插就结束了?

“连长,今天不插秧了吗?”

“指导员,集合干什么去?”

“副连,刚才来的人是谁呀?”

大家疑惑丛生,早饭前还说农事第一重要,现在倒好,刚到了地里就撂挑子集合。

谢昭昭沉默的听着,等待领导给出解释。

连长紧闭双唇,面色严肃地看着乱糟糟的场面。

大家意识到碰了连长雷点,不知不觉安静起来。

连长这才开口,“刚才的人是团部通信员,团里通知立马回去开会。现在给你们半小时时间,将带来的东西拿回去放好。营地前集合,时间一到立刻出发。”

三十分钟,时间太紧张了。

回营地的路上就要用去十几分钟。

谢昭昭瞬间着急起来。

“咱们快点。”

谢昭昭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外走,明明笨拙艰难的动作,这会儿看上还有些灵活起来。

团部在达光县城,可怜他们来了这么长时间,几次去都是去团部。

想要出去转转,时间上都不允许。

刚到营地,指导员就过来催促,“动作都麻利点,不要穿奇装异服,统一着装。”

......

所有人都有的衣服,那不就是连里发的吗?

直接说让大家穿军装多好。

集体活动,没人会做特立独行的人。

整装完毕就出发,一路急行军到团部,谢昭昭这才发现,所有连队都已经到达,只等他们了。

明明没有耽搁时间,一群人却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,蹑手蹑脚走到属于他们连的位置,悄没声的坐好。

她以为这次和以前一样,不是有什么不得不看的演出,就是要庆祝什么事。

越盛大的事庆祝起来越隆重,有时候都要敲锣打鼓排着队举着红旗,到村里、寨子里、田地边去游行庆祝。

没想到这次根本不是。

他们到齐后,只见两个小战士往主席台上挂了一张非常大的地图。

本来还有些嘈杂的会场,猛地肃静起来。

整个会场的空气都变得越来越严肃。

挂上地图的含义,好像大家都心知肚明一样。

学生们有些慌地不行,他们不知道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