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夜省略半小时,
清晨一早,随着号角声响起,骑兵师开始急行军。
战马在草原上飞驰,马蹄声如鼓点般密集。中午时分,部队短暂休整,啃了几口硬得硌牙的干粮,又继续赶路。这一天,强行军80公里,在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前,抵达了一处隐蔽的山谷。
到了山谷附近,所有人都略显疲惫不堪。
不光士兵疲惫,战马也需要精粮喂养,饮马休整,入夜扎营。
好消息是距离多伦越来越近了,李峰可以匀出精力,好好的分析一下多伦据点的驻防情况。
眉头微微皱起,此处是日伪军协同驻防。
主要是伪军骑兵驻守,王守德的势力基本灰飞烟灭,但他当初号称有10个骑兵师,其中两个就一直留守在多伦据点,并未被消灭。
防守的主力是这两个骑兵师,但日军通过顾问和特设队实际控制。日军仍保留少量直属部队,约有一个步兵中队,并派驻约15名军事顾问,负责指挥和装备管理。
此外,日军关东军第8师团(驻丰宁)与多伦形成犄角之势,可快速增援。一旦交火,小股援军4小时内就能抵达。
武器装备方面,伪军配备日军缴获的“韩林春”式步枪,轻重机枪150余挺,野炮8门、山炮2门,以及迫击炮30余门。日军特设队配备装甲汽车3辆、重机枪6挺,强化火力支援。
日守核心、伪守外围,鬼子火炮和县城据点,伪军负责外围城防阵地。
李峰拿出一张白纸,透过即时战略视野来描绘整个据点的防守情况,尤其是暗堡、碉堡、机枪工事等部署情况,分析该如何突袭,从哪里进攻。
骑兵师野战是一把好手,用来进攻防守森严的据点,并不占优势。
必须充分发挥出其不意的效果,还需提前部署火炮阵地,将日伪军的火炮给瘫痪掉。
“陈勇,叫孙德胜来。”
孙德胜本不想打扰长官,昨晚帐篷摇曳,长官睡得挺舒服。
年轻人体力好,没准今天还要来一次呢。
借着巡视的理由,一早就去军内转悠了,听到陈勇找他,连忙骑马返回。
“司令,您找我。”
“把骑兵师手上的山炮集中起来,到这片区域布防,单独等候我的命令,先一步赶至战场,进行隐蔽。”
“好,我马上去执行。”
孙德胜精力尚可,决定连夜把火炮运输过去,省的夜长梦多。
明天还有不足70公里的路程,放慢行军,夜间突袭。
所有人尽快休息,养足精气神准备明日作战。
当部队抵达多伦外围时,天边已泛起血色残阳。
眼前的多伦据点宛如一头蛰伏的钢铁巨兽,32座碉堡如狰狞的獠牙,以蛛网般的交通壕相连。
铁丝网、拒马、拦木等,构成层层防线。
李峰摩挲着枪柄,瞳孔微微收缩:“日守核心、伪守外围?突袭战之前,先炸掉炮兵阵地,打乱他们的防御节奏!”
所有人手隐蔽,待夜色到来,士兵纷纷隐蔽前进,靠近多伦据点的外围。
只留下小股骑兵,作为冲锋时的冲击。
其余士兵全部下马,当成步兵来用。
骑步兵更符合战场的变化,传统骑兵已经在淘汰的边缘了。
“准备烟幕弹,孙德胜,给我下令开炮。”
早就准备完好的山炮营,调集了12门75毫米山炮,对准了多伦据点核心位置,弹丸呼啸着杀向战场。